超创者Surpasser
香港高等法院的一纸判决,再次将娃哈哈家族深水区内的遗产争夺战置于聚光灯下。
9月26日,法院驳回了宗馥莉方面就资产冻结令提出的上诉许可申请。
这已是她在法律程序上的第二次受挫,也让围绕宗庆后高达18亿美元离岸资产的归属之争,前景愈发迷离。
然而,这场豪门恩怨的涟漪远不止于法庭。与此同时,一份关于娃哈哈可能启用新品牌“娃小宗”的内部文件在网络流传,仿佛预示着深陷官司漩涡的宗馥莉,已在为一场潜在的商业版图分家做准备。法律与商业的双线叙事,正交织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身后事处理的复杂图景。
01
为何“赠与意向”不敌“信托意图”?
本案的核心,在于对三份关键文件——《委托书》、《协议》和宗庆后《手写指示》——的定性之争。这宗价值18亿美元(约合21亿美元受益额度)的资产,存放于建浩创投有限公司在香港汇丰银行的账户,由宗馥莉实际掌控。
• 原告方(宗庆后其他子女)主张:这些文件清晰表明,宗庆后生前意图设立一个家族信托,使三位子女均能获得7亿美元的受益权,并委托长女宗馥莉作为受托人持有和管理资产。宗馥莉擅自将108万美元转用于越南工厂,是违背信托义务的行为。
• 被告方(宗馥莉)主张:这些文件至多是不具法律强制执行力的“赠与”意向,资产仍属于公司可自由支配的财产,其转账行为属于正当的公司运营开支。
香港高等法院的判决,为何连续两次倾向于原告?
法官的裁量关键点在于“是否存在严肃的议题待审理”。换言之,在案件进入全面实体审理之前,只需判断原告的诉请是否“有争辩的合理可能”,而非断定谁最终胜诉。
法官逐一驳回了宗馥莉方的五项上诉理由后认定,一系列文件显示各方曾深入沟通并草拟信托契约,这强烈暗示了设立信托的意图,而不仅仅是赠与的念头。信托与赠与的法律效力天差地别:赠与在完成前可撤销,且无强制执行力;而一旦信托设立,受托人(宗馥莉)就必须为受益人(包括其他子女)的利益行事,其个人或公司不能随意挪用资产。
宗馥莉方主张的“公司资产论”在此背景下显得脆弱,因为信托的本质正是将资产的法律所有权(在受托人名下)与受益所有权(归受益人)分离。法院的临时冻结令和维持原判的决定,正是为了在事实厘清之前,防止资产被转移,确保潜在受益人的权益不受不可逆的损害。
此次判决虽维持了冻结令,但批准暂缓执行披露令(即暂不需披露资金流向),为宗馥莉向上诉法院提出最终上诉留下了最后窗口。这场法律战,远未到终局。
02
从“娃哈哈”到“娃小宗”,品牌分家?
就在法律战线硝烟弥漫之际,另一场关乎企业未来的暗流正在涌动。网络流传的《关于开展2026销售年度经销商沟通工作的通知》文件,透露了不寻常的信号。
文件要求销售人员“耐心倾听经销商的反馈和顾虑,并充分尊重经销商的最终决定”。这种措辞在强势的快消品巨头中极为罕见,通常只出现在渠道策略重大调整或新旧品牌切换的敏感时期。其指向的,正是那个石破天惊的可能性——从2026年起,娃哈哈可能启用新品牌“娃小宗”。
这一动向被广泛解读为宗馥莉的“B计划”。
1. 内斗的妥协产物:遗产纠纷若最终走向和解,一种可能的结果是家族资产与品牌进行分割。宗馥莉可能通过放弃对部分“娃哈哈”品牌资源的完全控制,来换取对离岸资产或其他业务板块的独立主导权。“娃小宗”或许就是她为自己规划的、完全受其掌控的新起点。
2. 主动的品牌革新:宗馥莉执掌娃哈哈后,一直试图推动品牌年轻化,但阻力不小。“娃哈哈”品牌与父亲宗庆后的个人烙印绑定过深。创立“娃小宗”,可以视为一种更为激进的突围策略,旨在摆脱历史包袱,打造一个完全属于她个人时代、更贴合新消费市场的新品牌。
3. 稳定军心的预案:无论最终是否更名,提前与经销商沟通,本身就说明了宗馥莉方面预见到了可能出现的市场震荡。经销商是娃哈哈的根基,如此小心翼翼,正暴露出其对内斗可能引发渠道动荡的深切担忧。
品牌更名无疑是步险棋。“娃哈哈”三个字是中国快消行业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,其市场认知度和渠道渗透率是任何新品牌难以企及的。若“分家”成真,意味着娃哈哈这个国民品牌可能走向事实上的分裂,其带来的市场格局重塑将是巨大的。
03
传承之殇:一代企业家的未竟之事
宗庆后去世后,宗馥莉已继承其持有的娃哈哈集团29.4%股权,并已完成工商登记。这表明在境内核心资产的传承上,安排是清晰且平稳的。然而,庞大的离岸资产却成了引爆家族内斗的导火索。
这凸显了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在财富传承中普遍面临的困境:他们善于经营企业,却可能疏于规划身后事;他们习惯于模糊的家族内部口头安排,却低估了法律文件的严谨性及其在跨境、多司法管辖区下的复杂性。宗庆后先生或许曾有过“诸子均分”的美好意愿,但未能以具有绝对法律效力的方式(如正式设立的信托契约)将其落定,最终导致了今天的局面。
无论法庭上的最终胜负如何,这场风波都已对娃哈哈这家企业造成了内伤。它分散了管理层的精力,动摇了渠道商的信心,并为未来公司治理的稳定性埋下了隐患。
结语
走在与父亲交叉的路上
判决书上的“败”与商业上的“谋”,勾勒出宗馥莉当下复杂而艰难的处境。她一方面要在法庭上坚守自己的立场,另一方面必须在商场上为企业的未来寻找出路,哪怕这条路意味着与父亲留下的金字招牌进行一定程度的切割。
“无论结果如何,宗馥莉都已走在一条与父亲互为交叉、时有冲突、相互印证,但方向一致的路上。”这句话精准地描绘了她的传承之路。冲突在于管理风格与对资产的理解,印证在于对实业精神的坚守,而一致的方向,或许正是希望带领企业穿越周期、持续发展的企业家本能。
18亿美元信托迷局与“娃小宗”的品牌猜想,共同构成了娃哈哈帝国的十字路口。宗馥莉的每一次抉择,不仅关乎家族财富的分配,更将决定这个国民品牌的未来命运。这场大戏,法律与商业的双重帷幕,才刚刚拉开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